在食品加工生產線上,給袋式食品包裝機憑借高效、自動化的優勢,成為包裝環節的核心設備。然而,在長期運行中,物料堵塞和袋子錯位兩大問題頻發,不僅會中斷生產流程,還可能導致物料浪費、包裝質量下降,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。掌握快速解決方法,是保障生產線穩定運行的關鍵。
一、物料堵塞:找準根源,精準疏通
物料堵塞多發生在進料口、輸送管道或計量裝置處,常見原因包括物料特性不符、設備參數設置不當、部件磨損三類,需針對性處理:
物料特性導致的堵塞:若物料含水量過高(如濕態醬料、黏性堅果),易黏附在管道內壁形成堆積;若物料顆粒不均勻(如混合雜糧),大顆粒可能卡在進料口。此時需立即停機,拆除進料口或管道的透明觀察蓋,用軟毛刷或專用疏通桿清理堵塞物,避免硬撬損傷設備。后續可在進料前增加物料預處理環節,如烘干降低濕度、篩選統一顆粒尺寸,從源頭減少堵塞風險。
設備參數不當的調整:若進料速度過快,超出計量裝置或輸送管道的承載能力,會導致物料“擁堵”。解決時需先關閉進料閥門,清理完堵塞物料后,通過設備控制面板降低進料電機轉速,或調小進料口閘門開度,以“少量多次”的方式測試輸送效果,直至物料順暢通過。
部件磨損的應急處理:長期使用后,輸送螺旋槳、攪拌葉片等部件磨損,會降低物料推送效率,間接引發堵塞。發現堵塞時,可檢查相關部件是否存在變形、缺口,若磨損輕微,可臨時用砂紙打磨部件表面,減少物料黏附;若磨損嚴重,需立即更換備用部件,避免問題反復。
二、袋子錯位:排查定位,即時校準
袋子錯位表現為袋子無法精準對接進料口、封口位置偏移,主要與袋庫結構、吸盤力度、輸送軌道相關,快速解決需遵循“三步走”:
檢查袋庫與供袋結構:若袋庫內袋子堆疊歪斜,或供袋軌道間距過寬/過窄,會導致袋子輸送時偏移。停機后先整理袋庫內的袋子,確保堆疊整齊、無褶皺,再調整供袋軌道的調節旋鈕,使軌道間距與袋子寬度匹配(誤差不超過2mm),同時清理軌道內的灰塵、碎屑,減少輸送阻力。
校準吸盤與負壓系統:吸盤是抓取袋子的關鍵部件,若吸盤位置偏移、磨損,或負壓值不足,會導致袋子抓取后歪斜。先觀察吸盤是否對準袋子的中心位置,若偏移可松開吸盤固定螺絲,調整至正確位置后擰緊;若吸盤磨損(表面出現裂紋、變形),需更換同型號吸盤。此外,檢查負壓泵的壓力表,確保負壓值在0.4-0.6MPa之間,若壓力不足,清理負壓管道內的雜質,或更換損壞的負壓閥。
調整輸送軌道與定位擋板:袋子進入封口環節前若錯位,多因輸送軌道速度不均或定位擋板松動。通過設備控制面板微調輸送電機的頻率,使軌道速度與袋子抓取速度同步;同時檢查定位擋板的固定螺栓,若松動需擰緊,確保擋板與袋子側邊貼合,且不產生過度擠壓。
三、日常預防:減少問題反復的關鍵
除了快速解決故障,日常維護能有效降低問題發生率。建議每日開機前檢查進料口、管道是否通暢,清理袋庫與軌道的雜質;每周對輸送螺旋槳、吸盤、負壓系統進行全面檢查,更換磨損部件;每月校準設備的參數(如進料速度、軌道間距、負壓值),確保符合當前包裝物料與袋子的規格。
給袋式食品包裝機的物料堵塞與袋子錯位問題,看似復雜,實則只要找準根源、掌握正確操作方法,就能在5-10分鐘內快速解決。企業也可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,讓一線員工熟悉故障處理流程,進一步提升生產線的運行效率,保障包裝環節的穩定與高效。